贰〔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〕(8 / 29)

,生了九王的葛太嫔向来与六宫不睦,安排宫宴的担子这么推来推去的落到宗滢、姜鸢二人手里。

“你说到底要不要让信阳侯家的坐得离李时珠近点啊?”宗滢叼着黄花梨的笔杆问姜鸢。

姜鸢正在看座次单,听到她这话噎了一下:“谁和你讲的这事啊?”

“就那薄情郎。”宗滢不以为意道。

姜鸢浅浅的笑着:“他倒信任你。”

“那可不是,他原话是,”宗滢苦恼的模仿陆存梧的语气,“朕把大事告诉你,别把宴会给朕搞砸了,让宗亲喝高之后打起来。”

“君恩深似海,责任重大。”姜鸢总结到。

不管流程如何繁琐,除夕还是如约而至。

宗滢到头来还是把信阳侯一家的座次往前摆了摆。“不看李时珠,还得看德太妃的面呢。”宗滢道。

可说是在前面,却也实在离得不近。

这样的场合,内宫中主位以下的女子和府内妾室是没有资格参加的。

高台之上的主桌摆了三桌,陆存梧自己坐在中间。右侧是太妃们一桌,二王和十一王的生母范氏与崔氏只是美人,资格不够,所以这一桌上只有德妃沈氏、冯太嫔、葛太嫔、映虚夫人何氏和姜鸢五个。

左侧稍低是宗滢和李时珠。两边都竖了阻断的屏风,下面人望上去,只看得见孤家寡人的皇帝。

高台之下右侧最近的是皇帝的兄弟们,按着年纪大小依次排开。二王人看起来和和气气、心宽体胖,却子嗣不多,只和王妃一直含笑对话;冯太嫔所出的四王、五王也都带着王妃,家里子女不少;后面映虚夫人所出的六王与德妃所出的八王向来关系不错,频频举杯互斟,两位王妃也相谈甚欢;葛太嫔所出九王小小年纪便戍守边关,此次并不在席。

姜鸢抱着暖炉、隔着屏风隐隐约约的望向最后的几个小孩子,先皇后所出的十王不过三四岁,身后跟着四个嬷嬷伺候。崔氏的小十一只比她的小十二大了半岁多,二人皆是什么也看不懂的岁数,只顾着看乌泱泱的人群乐。

高台之下的左侧坐的就都是得脸的、血缘近的宗亲了,席面绵延足有二十余桌。

宗滢借着敬酒的由头靠近了姜鸢。

“鸢鸢,那就是信阳侯的庶子了。”她眼神示意道。

距离如此之远,容貌根本看不清,只知道坐得很直,姜鸢开口道:“年后开春,便是殿试之时了,不知这位沈公子能否一朝扬眉。”

“我估摸着,他本是打算得了官、开了府才登李家的门提亲的,说穿了,都是造化弄人啊。”宗滢用余光去看李时珠。

李时珠的目光死死盯着桌上的盘子,神情落寞。

这样的大席做出来的东西向来中看不中吃,眼瞧着时辰不早,离场的人也就多起来,与皇帝不甚亲密的几家纷纷叩谢皇恩,忙着回家开小灶。

这只是宫宴的前半场,后半场会挪去别处,那里早预备好了歌舞表演和烟花,列席的都是皇室中真正掌权之人,真真是觥筹交错、锋刃无形。

那里是陆存梧的战场,不是她姜鸢的。

葛太嫔已早早离席,德太妃瞧着差不多了,也站起身来告辞。

“我宫里琢磨了几个窗花的新样子,幼湖妹妹来瞧瞧?”德太妃骤然相邀。

姜鸢含笑:“却之不恭。”

“冬日里月朗星明,多走动走动才好。”何氏跟着笑道。

说来也怪,映虚夫人何氏明明是主位娘娘,这些年却一直与德太妃住在一起,二人几乎形影不离。

三人身后侍女、太监呼啦啦的跟着一堆,此刻都远远退开,只剩了贴身的大宫女侍奉在侧。

“柏儿前几日进宫来说,今日五王要为诸位太妃请封,不知妹妹得了信没有?”德太妃不疾不徐的问。

陆存柏——八王的名字。

确实,若单独为冯太嫔和姜鸢请封太过点眼,自然是「有好大家分」更稳妥。

姜鸢道:“这我倒没听说,到底是姐姐消息灵通些。”

“不过是得天子用,早知道些许事罢了,哪里算得上灵通。”德太妃走得缓慢。

六王陆存松、八王陆存柏,映虚夫人与德太妃的儿子当年是人尽皆知的太子党,如今东宫继位,他们自然背靠大树好乘凉。

“妹妹也该叫姜侍郎给选选地方,来日小十二开府,大家住得近些,也好走动啊。”何氏道。

姜鸢点头称是。

她在兴庆殿坐了许久,出门时烟火刚燃起来。

“岚烟,五王此刻应该已经请封过了吧?”姜鸢待在原地仰头看烟火。

岚烟扶着她,道:“是。”

“新岁不宜挪动,只怕要等到春暖才出得了这内宫。”姜鸢喃喃道。

岚烟叹了口气,道:“是。”

“出了宫你想做什么?”姜鸢问。

“很多事可做啊,韩翃小公子常与我讲江南风貌、大漠狼烟,天高海阔,总有新景可看的。”岚烟
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